特写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谋国际学校

记者

楼婍沁编辑

李怡彭1

过完年一回到深圳,李鑫就开始忙着预约各种“国际幼儿园”的校园参观活动。

她的儿子刚两岁。照她的计划,今年9月,儿子应该进入一所国际幼儿园的“托班”。不仅是为了提前让儿子适应集体生活,更重要的是想让他为之后在国际幼儿园、国际小学、国际中学的双语环境中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连续几个周末,李鑫和丈夫、公婆的时间都被逛学校占据。不只是看托班,他们还看了一些幼儿园,甚至一些小学和中学。

“你可能要笑我,我的孩子才两岁,但我竟然已经为他在筹谋该读什么样的中学、大学了。”李鑫告诉界面记者,“但是父母之爱子,不就是为之计深远吗?而且教育这件事,真的要提前做规划。我们想好了要让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那么凡事都可以尽早准备。”

国际学校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80后、90后家长群体为孩子择校时的选择。这类学校早不再是个新兴、小众的事物。

根据中国国际学校行业研究平台“新学说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国际学校总数由所上涨至所;-年,中国大陆地区国际学校数量年增长率均超过10%,年更是一年增长87所,实现近12%的增幅,创下历史最高增速。

李鑫生活的深圳也经历了国际学校的快速增长期。

专注于深圳国际教育市场研究的自媒体人罗不胖参与整理的《深圳国际学校地图》显示,深圳目前已招生的国际学校和机构至少有60所。逛逛本地论坛,或是在家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