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志愿服务,很多家长会异口同声地说:“啊!”其实不然。自愿参加决不能“赌博”,也不一定要“赌博”。但是到目前为止,上大学并不是学生的最终目标,这只是第一步,许多目标在上大学之后还可以实现。在参加志愿活动的时候,我跟很多家长说过,退后一步,海阔凭鱼跃。在我看来,进入“满意”大学和“较满意”专业是最重要的。即便进入普通大学也可以考研,出国去上更好的大学;即使进入普通专业,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转到满意的专业。
一是精确定位
参加高考志愿填报,准确定位自己很重要。报考什么样的大学和哪个专业,必须与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相联系。应聘者推荐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近期\(包括上学期期中以后\)重要考试情况,主要考虑班级、学校排名变化规律,是上升,下降,还是平稳。注:排名从正负10变得平滑;
绝对分数变化\(正负15分为平缓\)仅作为参考,尤其要参考单科成绩变化,作为查找变化原因和努力的重点;
所属区县重要考试成绩变动\(分变动依然平稳\);
第四,根据这些重要考试,特别是“一类”和“二类”之间所有类似等级的高考试卷的平均分,结合等级变化规律,确定比较合适的分数范围。分数的波动是正常的,切不可将某个分数作为考生的等级而不加分析。
二、学校的准确定位
志愿服务工作中,准确定位学校更加重要。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多少分数能够进入这个学校。作者提出,要做到“四个不能”:
首先,要到高校招生网站或通过学校简章和宣传资料查询学校的录取情况,不要一味的“听说”或根据统计资料来决定最低分。由于学校的招生统计分数虽然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它包含了当年所有录取的考生的分数,比如自主招生和各类特长生的分数都可以低于统招分数线,考生要关心统招分数线。
第二,要看学校近3-5年来在本市招生的最低分数与当年本市本批次录取分数控制线的分差及其变化范围,去掉特高分数和特低分数,然后确定其大概分数线\(有一定规则和范围\),尤其可以确定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比较分数和位置。别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