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会清北遇冷,是望尘莫及还是嗤之以鼻校

京东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m.jpm.cn/article-122749-1.html

清华和北大,对全国多万高考生而言,无疑是金字塔顶端的存在,没有人不向往清北,但一切要基于实力的基础上,才敢谈论清北,如果硬件都不过关,其他都是白搭。

“为什么不去清北,是因为不喜欢吗?”年度最有梗大赛第一名,非此莫属。很多人不是不向往最高学府,而是以自己的实力很难够得上标准,所以只能玩玩语言艺术,让理由变得可爱一点,聊以慰藉罢了。

高招会清北遇冷,是望尘莫及还是嗤之以鼻?校招办一语道破天机

高招会,全称叫做高校招生宣讲会,是每年报考季,由各大高校参加的一场展示活动。其宗旨在于,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高校信息,由相关招生办老师在现场做一解答,以此招收到更符合学校要求,同时让同学有意愿加入本校。

近段时间,一组高校招生宣讲会清北无人问津的视频火了起来,很多人表示长这么大也没看到过这种场面,其他学校展台前挤满了人,唯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孤零零的身影,显得格外萧瑟。

“没见过世面的我,震惊了!”网友幽默的评论占据了评论区,也有网友相视一笑:无敌是多么寂寞。

举办该展会的地点是江苏省南京市新庄国展中心,场内人头攒动,唯独留下清北形单影只。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有两个极端因素必然考虑其中。

一来很多考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评估,他的选择范围没有覆盖到清华北大这个级别,索性就没有咨询的必要,把时间留给可能性高的学校,性价比更高;

其二,清华北大名头很响,当然也就成为了舆论的宣传中心,所谓高处不胜寒,在很多人了解到正面信息之外,也有不少不好的声音,被外界诟病,比如学校对留学生实施区别于国内学生的优惠政策,亦或毕业生外流,成为外国的“人才库”等等,这些信息也或多或少影响到一些学生的判断。

依靠发达的网络,头部高校的宣传网越来越密

窥一斑而见全豹,由此判断清北高招会遇冷的尴尬难免有失偏颇。犹如实体经济遇到网络的冲击以后,很多门市和柜台也是门可罗雀,但这并不代表着就经济萎靡了,相反,有了网络的实体,可能很多交易都在线上完成,传统与网络的结合,就是腾飞的开始。

社交媒体和网络的普及,让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许多学生和家长通过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就可以了解相关信息,对学校和专业的评估可能早早就在线上完成,无需劳顿奔波即可尽在掌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优势。

另外,往年的例子也告诉我们,一些虚假宣传和虚张声势的招生事件,损害了部分学校的信誉,影响了信任度,这也是原因之一。

清华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表示,清华已于早前在官微上发布了各省招生组联系方式及“大本营”所在地的具体地址,想咨询的的同学可前往各省设置的“大本营”前来咨询。北大招办也公布了省招生组的联系方式。

可见,招生方面,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都已在各省驻扎了“常驻机构”,报考的这段时期,他们会24小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不可以片面情景判断其真实情况。

高招会是招考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体现出对学生的重视

微博话题“招生咨询会上孤独的清华北大”一度登上热搜,网友纷纷留言:“考上的不去问,考不上的问不起”,笔者看来,应该是这场高招会清北遇冷的真实写照吧。

其实,这样的高招会,每一年都会有,清华北大展台遇冷这件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有网友表示,清北要的都是拔尖的学苗,直接联系各地高考成绩优秀的考生,根本不担心生源,达不到清北标准的考生也会有“自知之明”,咨询了也基本没什么用。

但无论怎样,我想,在这样的高招会上,无论是清华、北大还是其他名校,在高招会上露面本身就是对学生的重视,这种形式不能丢。即使网络再发达,高校与学生们“直面”的机会也不能被取代。

它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文化,莘莘学子走上成才之路,互相尊重才能各取所需,最终达到互相成就。希望所有考生都能够心想事成,如愿以偿考入心仪学校,成就未来之路。#最好的答案#

今日话题:你对高招会清北遇冷,怎么看?

(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