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还是民办,政策突然变化,上海小朋友家

上海市小学的入学报名系统在4月26日将开放报名。但今年,报名这件事变得不那么容易决定。一位叫安西的母亲说,她可能会犹豫到最后一刻。

麻烦开始于一个看起来不大的新政策。今年2月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新的小学入学政策:“5月19日-5月20日,同步进行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和民办小学面谈。”这是上海第一年实行民办小学和公办小学同一时间招生。而在年,民办小学的招生在5月16日完成。11天后,公办小学才开始报名,它以同等条件接纳民办小学的落选者。

尽管只是招生时间上的变动,但按照新政策,民办小学不再有优先挑人的机会——一些新政策的支持者认为,正是因为民办小学总能挑走更聪明的学生,加剧了民办小学和公办之间的差距,也助推了民办狂热。

择校这件事也不那么自由了,择校者得承担不小的风险。新政策规定,“如家长不选择报名公办小学,又未被民办小学面谈后录取的,根据第一批公办小学验证和已分配入学的实际情况,以本市户籍人户一致优先、同类排序靠后为原则,按照当年度区、校招生政策和细则安排入学。”

落选者将被“分配”到一所尚未招满新生的公办小学。因为公办小学内部也分了等,人们对更好的公办小学总是趋之若鹜。一个合理的担心是,在放弃了原本学区对口的公办小学后,被分配到的小学很可能还不如它。

1

择校一直是个难题。因为选择方往往是被选择的。

公办小学的入学资格是按学区划定的。学区的划分有公开明确的官方文件,但它受限于户籍所在的地址。换句话说,就近入学。同时,户籍迁入的时间长短,也会影响入学资格。新近搬来者就不如住了三年以上的稳妥。

学区变成一个让人焦虑的东西,是因为它对应的小学并不是相差无几的。它们差别很大。只不过在义务教育阶段,官方不允许公布任何形式的排名,他们希望以此促进教育公平。不过没用,通过搜集支离破碎的信息,排名随处可见。小学被分成各个梯队,最糟糕的被称为“菜小”,“菜场小学”。说法势利,但广为流传。

要获得公办小学选择权的唯一方法,是重新置办学区房。这催生了一个重要的市场,价格不菲,且交易频繁。一些中介公司特别成立了学区房项目组。

政策是从年开始干预学区房的。上海各个区陆续开始执行新政,具体执行细节有所不同,但基本可以描述为“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多胞胎、二胎除外)”。政策希望能遏制学区房的价格,改变学区房交易的周期。

结果,人们反倒把准备学区房的时间提前了——在孩子1岁的时候,学区房焦虑就开始了。

民办小学的赛道是另一种。民办小学不受限于居住地(部分只对本区招生,但范围也比学区大多了),在户籍面前机会平等,但竞争更大。去年,有超过14所民办小学的录取率低于15%。这意味有超过人去争夺个入学名额。

位于上海徐汇区吴江路的嘉宝幼儿园。图/《好奇心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