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谨防中学少年班成为小升初特长

11月3日,#广西一14岁初中生被清华录取#冲上微博热搜。据媒体报道,这名初三学子获得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年第一批入围认定。同时,他将无需参加高考直升清华,本硕博八年连读。

虽然清华大学的招生项目并不包含“少年班”字眼,但是因为其招收的都是非高三年级的低年级学生,因此也被不少家长归纳为“少年班”。媒体发现,高校“少年班”的热度还被传到了中学。最近半年,上海、陕西、贵州等地的中学陆续传出开设“少年班”的消息,部分选拔招生面向小学六年级。

在“双减”背景下,对于中学以培养拔尖人才为名开设的“少年班”,需要高度警惕,不要让刚刚取消的初中特长生招生,以“少年班”名义死灰复燃。

早在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就明确,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之所以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是为了防止家长刻意“打造”孩子的特长,将其变为学生“曲线”进名校的通道。从年起,我国各地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办)民(办)”同招、电脑摇号录取,学校招生时不能进行测试。这被认为是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重要措施。

但是,这一措施也遭遇部分质疑,反对者认为,初中不再招特长生,这不利于有个性、特长的学生的发展,会埋没这些“拔尖苗子”。近年来,有专家提出,要探索“英才培养模式”,让“拔尖苗子”得到个性化的培养。

“少年班”的重新火爆,就与此相关。但是,中学招“少年班”这一“英才培养模式”,很难走远。高中设立“少年班”面向小学六年级学生招生,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禁止设立重点校、重点班的规定,也违背了“小升初”不得进行特长生招生的禁令。

而且,这会导致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少年班”,对孩子拔苗助长,进行超前教育。因禁止学科竞赛获奖与升学挂钩而适度降温的竞赛热,又会急剧升温。这是和“双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背道而驰的。

我国不应再通过打造专门通道来培养“拔尖英才”。在“双减”背景下,想要兼顾减轻学生的负担、遏制超前教育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