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是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建有北湖、华凤两个校区,华凤校区: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师大路1号;北湖校区: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育英路76号。
学校创建于年,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与现在的四川师范大学同根同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
年,学校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
年,学校合并私立川北文学院,组成公立川北大学,迁址四川省南充市,改称川北大学。
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
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进入四川师范学院。
年,四川师范学院一分为二,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现为四川师范大学;留在南充的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为学校前身。
年,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迁往成都的四川师范学院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
年,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学校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南充市重点实验室6个;有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西南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熊猫主食竹保育示范基地等9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现有29个二级学院,设有78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21个、非师范类专业54个,涵盖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
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学。
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人。
西华师范大学年本科招生
年,学校成功申报“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文物与博物馆学”三个专业;年获批专业: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人工智能。
年11月,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三个专业接受了教育部组织的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年,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20个,文科招生省份20个。学校计划招生人,实际录取考生人,实际报到人。自主招生0人,招收本省学生人。
年全国普通类文理本科录取分数线(不含艺术体育类及特殊类型招生)
(手工整理,仅供参考。可在学校网站查询各省专业录取分数线)
年,西华师范大学山东省普通类常规批计划招生7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25人,实际投档数量25人。
投档分数线
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历史学(师范类)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环境科学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分,对应最低位次为名。
选考科目要求见上表。年选考科目要求没有调整。
专业(类)包括的专业及招生要求
年西华师范大学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7个专业(类)中,只有生物科学类一个招生专业(类)实行大类招生,其他招生专业均为按照专业招生。
生物科学类:包括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师范类)3个专业。
西华师范大学年招生章程摘要
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区)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以内;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区)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以内。
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学校以英语、日语、西班牙语为外语安排教学,建议其他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普通类专业录取,安排录取专业时采取“分数优先”的原则,不设专业级差,根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若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则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依次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认可各生源所在省(市、区)统一组织的文化和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成绩。进档考生在安排录取专业时采取“分数优先”的原则,不设专业级差,根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在文化、专业成绩达到各省(市、区)划定的分数线后,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若专业成绩相同,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文化和专业成绩均相同,则按照文化中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依次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内蒙古的进档考生采用“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招生专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要求及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使用办法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学费及住宿费:
各专业学费标准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招生计划。
关于转专业
艺体类学生高考录取所依据的专业课考试科目不一致者不能转专业;艺体类学生不得转入普通类专业,普通类学生不得转入艺体类专业;国家(地方)专项生不能转专业;免费师范生不能转专业;本科第二批次招生的学生不得转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专业。
各相关学院根据本意见和学院人才培养的实际,制定本院转专业实施方案(包括组织机构、学生转入原则及要求、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时间安排等)。
转入学院根据学院转专业实施方案对申请转入学生进行审核。对通过审核的学生进行考核,择优选拔,确定转入人选。
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原专业的期末考试。若出现考试作弊、旷考等情况,将取消其转专业资格,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具体情况需要新生查询当年学校规定。
西华师范大学年本科生毕业及就业情况(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西华师范大学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届毕业生共1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专科人,硕士人;专科毕业生中师范生较多(82.1%),本科毕业生有半数左右为师范生;女生占多数,其中,本科、专科、硕士分别有76.6%、86.7%、79.7%是女生;毕业生主要是四川省生源,本科、专科、硕士中四川生源的占比分别为86.4%、99.6%、81.7%,其他省份生源主要来自重庆、河南、山西等地。
毕业生就业率
本校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0.2%。其中,本科、专科、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9.8%、90.7%、92.4%。
届毕业生中,本科、专科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0.9%、92.1%,非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8.6%、88.0%,专科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
各学院就业率
届本科毕业生中,各学院就业率均在八成以上,其中就业率较高的是外国语学院(95.3%)、数学与信息学院(92.6%)、电子信息工程学院(92.4%)、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92.4%)、文学院(92.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92.3%);就业率较低的学院为法学院(85.9%)、管理学院(85.1%)、美术学院(82.3%)
各专业就业率
届本科毕业生中,天文学(.0%)、信息与计算科学(97.9%)、英语(96.9%)、商务英语(96.2%)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达96.0%以上。
硕士各学科门类的就业率
各学历层次毕业去向分布
届本科、专科、硕士毕业生均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分别为27.4%、53.1%、45.5%),此外本科、硕士毕业生“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的比例(分别为18.6%、26.1%)也较高,同时本科、专科毕业生选择升学的比例(分别为27.2%、17.2%)。
师范类、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去向分布
本校本科、专科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专科非师范类毕业生均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本科非师范类毕业生以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升学、其他录用形式就业为主。
各学院及专业的毕业去向分布
届本科毕业生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高的是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55.6%)、历史文化学院(42.1%)。本校届专科毕业生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高的是遂宁初等教育学院(80.1%)、孝泉初等教育学院(71.6%)。本校届硕士毕业生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高的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国土资源学院(82.9%)、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73.3%)。
届本科毕业生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高的是教育技术学(65.4%)、小学教育(61.7%)、学前教育(59.3%)。本校届专科毕业生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高的是小学教育(遂宁初等教育学院)(80.2%)、学前教育(遂宁初等教育学院)(80.0%)、学前教育(孝泉初等教育学院)(76.6%)、会计(75.9%)。
硕士各学科门类的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生的升学比例
届毕业生中,共有人选择升学,升学率为20.3%,其中本科、专科、硕士毕业生的升学比例分别为27.2%、17.2%、2.4%。本科毕业生中,升学比例较高的是生命科学学院(58.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2.7%);专科毕业生中,升学比例较高的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8%);硕士毕业生中,升学比例较高的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19.6%)。
届本科毕业生中,升学比例较高的专业是环境工程(58.3%)、生态学(58.1%)、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生命科学学院)(57.1%),专科毕业生中,升学比例较高的专业是学前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3.9%)、人力资源管理(22.9%)。
考取公务员的比例
届毕业生中有人考取了公务员,占比为3.5%。其中本科毕业生考取公务员的人数较多,共人,占比为3.4%。
就业地域分布
届师范生在四川就业的比例(85.8%)高于非师范毕业生(81.9%)。
具体从本科、专科、硕士毕业生来看,分别有82.8%、89.4%、84.3%的人在四川就业,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成都、南充。
毕业生的职业流向
届大多数(86.8%)师范毕业生主要从事教育相关职业,如中小学教育(65.9%)、幼儿与学前教育(16.1%)、职业/教育培训(4.8%);非师范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25.1%)、行政/后勤(9.0%)等职业。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为中小学教育(49.6%)、行政/后勤(5.7%)、职业培训/其他教育(4.9%)。届硕士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为中小学教育(47.6%)、高等教育(21.7%)。
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流向
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49%),其次是民营企业/个体(41%),所在的单位规模主要是人及以下(72%)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47%),所在的单位规模主要是人及以下(52%)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
具体来看,本校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46%)、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40%);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人及以下(63%)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
届专科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73%),就业于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比例为15%;专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人及以下(84%)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
届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78%),主要就业于人以上规模的大中型用人单位(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