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在梳理全县基本医疗有保障“回头看”整治活动资料时,统计了我县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的有关数据。至年,我县共计个行政村有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其中太和镇云岭、余沟两个移民村合计不足人共用一个村卫生室),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至少配备有一名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全县村卫生室共有村医人,占全县人口的1.69/千。以上几个数字表明我县村卫生室建设和合格村医指数均已达到基本医疗有保障。
从全县村卫生室的个村医第一学历看,其中人都是社旗县卫校毕业(结业),占村卫生室总人数80.23%。看到这,不禁使我这个“老卫校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1
75年,农村生产方式落后,物质和文化生活匮乏,缺医少药现象更为严重,赤脚医生“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一度成为广大农村病人的救命稻草,这时急需培养一批能够扎根农村的基层医生,来迅速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县卫校应运而生了。社旗县卫校始建时叫社旗县卫生学校,主要职能是面向大队卫生所开展赤脚医生培训。我们现在从以下师资配备上可以看出,建校之初县政府对其有多么的重视。
邵金茹河南中医学院毕业,李广、刘岩、王振陕、吕长海河南医学院毕业,刘冬莲豫北医专毕业,张文志河南中医学院专科毕业,张发荣南阳中医药学校毕业,宋青青信阳卫校毕业。他们每个人都是跨越过“文革”前高考“独木桥”的“蜘蛛侠”、人中“精”。现在他们都已进入耄耋之年。
他们为全县赤脚医生“充了电”、“加了油”,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学员们系统的学习了医学理论和技术,一批批学员从县卫校走向农村--赤脚医生遍布全县,各个大队田间地头发“糖丸”、发“老间药”、房前屋后“灭老鼠”、“灭蚊蝇”,村小学、育红班里打“预防针”,到处都能见到他们身背小药箱的身影。
如我老家的秦文学、贾申党等等等---他们都是那个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生力军,为改善农村缺医少药现象、消灭天花、麻疹、脊灰、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除四害”等做出了卓越贡献。
2
80年代,一批高考制度恢复后的大中专毕业生先后当上了卫校教师。如洛阳卫校毕业的杨德军、南阳卫校毕业的我和张文豪、高海玲、常瑞玲、曾玉叶、云阳卫校毕业的孙方、平顶山卫校毕业的党建海、豫北医专毕业的张耀华、王天才,云阳卫校调回来的赵全福老师,为县卫校注入了新生力量。此时,省卫生厅将县卫校职能转变为在职卫生人员培训,县卫生学校更名为县卫生进修学校。为此,社旗县卫校相继开办了检验、药剂、中药炮制、中医、西医、护理等专业培训班,学制一年,每班50-人不等。
八七年春季入学班,是县卫校建校来的第十七届,学制二年,也是最大的一个班级。当时,我二十四岁任他们班主任、教解剖学,对他们情况最为清楚。新生入校时共有一百单八将,年龄大的30岁像老班长、小的15岁如张国斌。学生来源主要是大队卫生所的卫生员和部分县、乡卫生单位在职人员,另外也有刚毕业的初、高中生、等待接班或安排工作的卫生系统内部子弟。
到十七届毕业时还有90人,至今仍有70多人在县、乡、村不同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他们当中,曾任卫生院长、副院长的有四人,医院的有两人,卫生所长不下三十人。其医院、李店镇卫生院、青台卫生院、丁庄卫生院、田庄卫生院、下洼镇卫生院、唐庄乡卫生院长、卫校校长、卫生所长,都是保一方群众健康的领头雁。去年,我几次下乡检查健康扶贫工作,每到一村都能看熟悉的面容,虽然有些我叫不出他们的姓名,但他们的一声“老师”,不由自主的拉近了我们的师生感情。
3
90年代,是社旗县卫校办学史上又一次飞跃。在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下,县卫校开始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教学,培养学生目标从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到了中专学历教育。社旗县卫校相继成为河南省卫生函授中等专业学校分校、社旗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从九零年开始面向社旗、方城、唐河、桐柏四县招生,成了当时南阳市的“四小龙”(社旗县卫校、南阳县卫校、邓县卫校、南召县卫校)之一。
社旗卫校九六一班九七年夏合影留念
九五年《目标教学法》的应用,县卫校教学质量空前提高,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成了兄弟学校的学习榜样,“三个半”教学模式在全国推广。到九六年全校在校生余人,函授生余人,小小的县卫校已不能容下学生们的住宿需要,医院病房当做学生宿舍。记得是九六年五月十二日,团县委在县一高举办的18岁成人仪式上,有来自县一高、二高、卫校的上千名学生参加。卫校学生身着草绿色军训服,高唱《众人划桨撑大船》,羡慕了兄弟学校不少师姐师弟。
4
县卫校从七五年办学至今,共计招生50多个教学班,毕业(结业)学员四千多人,乡村医生培训20多场次,培训乡村医生近万人/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以不夸张的说,过去四十年社旗县基层卫生卫生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的是县卫校,社旗县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没有社旗县卫校的存在是不可能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县打响了阻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村口执勤测体温、入户为返乡人员健康随访、公共场所消毒、疑似病人隔离,转运病人,白衣天使逆行向前,又一次彰显了基层卫生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可又有谁知道这些乡、村医生他们都启蒙于社旗县卫校。
昔日县卫校,曾经大作为。疫情过后,随着国家对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视和加强,期待县卫校(现名字:社旗县卫生中等职业学校)为乡村医疗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6.1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党国安,社旗县城郊乡人,主任医师,中国骨伤学会水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南阳市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南阳市中医康复(针推)学会副主委,社旗县颈肩腰腿痛专业学会主任,原社旗县卫生职业学校副校长,原社旗县唐庄乡卫生院院长,中华党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党氏家族报》特约通讯员,《三翁堂》党氏家族理事会秘书长,中华党氏大宗谱《三翁堂家谱》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