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能源动力考研招生分析参考书复

大家好,我是上岸东北大学能源与动力专业的学姐,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

1.择校经验

就我的择校经历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开始择校时我衡量考虑过这样几所大学:

1)对比几所学校:东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2)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

首先选择北京交通大学的原因是其是位于北京的一所强校,离北京的市中心非常近,交通方便。对于电气工程专业来说,北交电气评选等级为B相对比较有优势,并且北交大本校学生考本校的研究生不算很多,相对招生人数不算少,每年专硕学硕加起来共招收多人,其就业前景也非常不错就业范围会比一般电气类院校广,除了电网还可以去比如铁路类设计院、地铁集团等

其次东北大学,是一所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院校,是“”工程、“”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大学,其主校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东北大学位于C+行列,虽然学科排名不算很高,但是有着“”、双一流光环的加持,其就业前景也十分不错,相对其他热门的来说,东北大学的考研性价比非常高。

2.专业情况

就业情况

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话,其就业前景非常不错,其中最被认可的是国家电网,由于国家电网是国有企业且经营范围极其广泛、规模大,用工多每年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毕业能进入电网是电气专业学生所向往的;其次电气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也是比较万金油的存在,毕业去铁路局、西门子等国有或大型外企也不在少数。

专业方向能源动力专业方向如下:①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②电力电子与电机传动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④高电压与绝缘技术⑤电机与电器

报考情况

近几年东北大学电气专硕(能源动力)大概在+左右,年为,年由于专业课相对简单复试线为,年专业课增添了很大难度复试线为分;学硕年为,年为,年为分;东北大学学硕录取人数在20左右,近三年录取人数分别为:31、20、12(由于近年保研人数越来越多学硕录取人数相对减少)专硕近三年录取人数为:57、64、46名(每年会在招生简章基础上小规模扩招)报录比大概在1:3.5左右

复试简介

年受疫情影响在网上进行线上复试,在复试日期早上8点前进行抽签排序,等到前面还有两名同学时就有老师通知,复试流程大概为:

专业课测试:东北大学复试的专业课有三门分别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老师那边会派送试卷按照顺序分别对三门专业课进行考察,一科两道题目6分钟时间作答,一共18分钟

英语测试:在专业课测试结束后进入面试部分,老师会给你发一篇英文文章让你对其进行朗读和翻译(大概在词左右),时间为5分钟。

面试提问环节:老师会对你进行提问,问题相对比较广泛比如大学中的科技项目、专业课知识、政治问题等。

复试准备

我的复试准备时间大概是一个月,主要是自己看指定复试指导书和课后习题并做笔记,有不太懂得地方看的b站上的讲解视频学习。

3.复习规划

四科时间规划

英语:英语的学习应该尽早开始,因为我的英语基础不好,我在寒假时买了恋恋有词开始背,一开始每天背10页左右,然后一遍一遍的来回过单词,因为有些单词只过一遍是记不住的,所以在一开始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背单词上面,到后期6月份开始我开始做真题,因为一开始需要题目来练手我买来英语一的题目来练手,因为它高于英语二的难度又不会很偏是很好的练手素材,到了8月份我开始做真题,每天两篇真题并把不懂的单词、句型都要掌握记下,同时我的单词也一直没有拉下,在把单词书过了五六遍后,我开始用单词软件背单词这样效率更高,可以随时随地去背,也更有规划性一般单词软件都是有遗忘曲线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更多时间,在10月份我开始二刷英语真题并且开始准备大小作文模板,模板需要反复去修改最后能确保其适应所有真题即可,到了12月份就是大量的背诵模板和难以掌握的单词,回顾错题。

数学:3月份我买了汤老师的辅导讲义,我一边做着题,一边跟着视频等到高数过完一遍大概到了5月份,在整理了一遍笔记和知识点后5月中旬我开始了线性代数的学习,线性代数我买了李永乐的讲义详细过了一遍讲义但是由于我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大部分全都忘了,所以过完一遍很吃力,知识点还是没有什么印象,7月份开始我开始了强化学习跟着李永乐和汤家凤过了一遍强化的内容然后开始大量刷题,在9月份结束我将题刷完一遍,10月份开始我开始进入真题的练习,每两天一套,一天掐时间做一套另一天将不会的知识点、错题梳理这样一直持续到11月底开始二刷错题和模拟题,这样一直持续到考试。

政治:政治的复习从7月份开始,我先听了一遍基础课(主要是马原部分较难,其余课余时间就可听完)然后整理笔记在9月份刷完了0题,十月份开始二刷错题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听听腿姐,11月份各种模拟题来了,开始疯狂刷题,如:肖八、徐涛八套卷、腿姐四套卷等,也要开始准备背诵知识点我背的是徐涛的小黄书,到了12月份,肖四出版要开始背诵,这样一直持续到考研。

专业课:我的专业课大概从5月份中旬开始,在七月底将基础大概过完一遍后,八月份将课后习题刷完,九月份开始刷强化题集,强化题集很难,不过这段时间对专业课的确有很大提升,在10月底我刷完了强化题集开始刷真题(感觉我的时间较晚,可以适当提前)真题不算很多只有8套很快就刷完了,此时已经将近12月我开始查漏补缺,将强化题集、真题中错的较多的知识点重新整理,做错题本上的错题同时用模拟题练手,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考研。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专业课参考书推荐

专业课的参考书官方指定的是:《电路原理》(李华、吴建华)同时我推荐小林老师(淘宝)《强化习题》、邱关源《电路》第五版课后题、真题(-)、模拟题、专业课题型分析

东北大学专业课只有大题大概在13-14道题,题量不算小,需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大概题型为:

回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考察:此类题应多注意细节的把握,多做题基本是换汤不换药,较为基础。

电路定理应用求解:这类题目一般需要应用多个电路定理求解比如:叠加定理、齐次定理、互易定理等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互易定理综合应用,需要多加练习。

戴维南定理求解:会考察具体电路的戴维南定理或者抽象电路的戴维南定理等。

向量图法:其中难点为向量图如何画以及如何求解,要根据题目出发不然很难解出答案。

三相电路求解:本类题目要注意相与线的区别,并且学会要结合功率表、电流表、电压表进行分析。

互感与谐振分析:这里不是很难,要把并联谐振与串联谐振把握好。

空心变压器与理想变压器分析:重点在与原副边变压器电压、电流分析以及负载变化后如何变化会结合一些其他章内容综合考察。

非正弦稳态求解;一般运用叠加定理结合谐振等综合考察,难度不大,侧重于计算。

三要素法求解:这里的题型较多,但是难度不大,考察的难度不等,需要多练习见识以下题型,灵活掌握。

非线性电路(小信号法求解):这类题为送分题,比较简单有特定的步骤和方法计算不出错就能得全分。

拉普拉斯变化法求解:这类题目比较侧重对于电感电容在拉式变换后如何变化以及其节点电压和回路电流方程,最后就是计算能力需要稳准快。

二端口网络求解:这类题型变化较多有时会有多道,可能会给图,改变参数求其他量或者相反。

综合题:这类题目一般难度较大在最后几道题,建议可以多做其他的初试题目练手,以前就出现过原题。

专业课难点

专业课由于前几年并不算难,20年专业课上岸学长学姐平均分更是达到+,但21年专业课难度显著提高,需要大家在把握好基础的同时做好提高练习,激昂课后习题都弄会,同时需要找更多模拟题来练手,不能只限于以前真题的难度。

专业课每轮计划

第一轮的话最好先过一遍初试科目知识点并开始做课后习题,打好基础;第二轮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回顾更多的是要会灵活运用,这就要配合大量的模拟题来练习;第三轮是查漏补缺的关键时刻,当第二轮发现有一部分知识点总是掌握不好,做题总是出错这时就需要我们针对这块知识点进行更多的练习,做到全面掌握。

4.最后总结

1)“血的教训”

在考研路上我走过很多弯路,比如:第一,认为讲的老师越多覆盖的知识点越多。那时候我总是尝试各种老师,例如数学基础部分我跟着汤家凤老师过完后觉得太简单,一开始的强化并没有继续跟汤老师,这样就导致我有一部分知识根本无法衔接,两个老师都没有讲到,导致我后面不得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汤老师的课。第二,认为听课比练习重要,暑假期间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听课而忽略了数学的练习,这就导致后期我的数学进度一直很慢,模拟题、真题的成绩也一直都不太理想,很多题听过如何去做却因为联系不到位忘记了。第三,只顾盲目做题。在后期针对政治和数学我认为我见过的题不算多还是在刷新的题目,忽略了对基础题目的掌握,今年的数学题目很基础许多都曾经见过类似的,而我却因为忽略基础痛失分数,政治更是遇到模拟原题却因为当时做错没有及时复习而再一次做错,这种在考场上十分影响心情希望大家不要效仿。

2)心态调节

关于心态在后期我的心态也曾几度崩溃,因为考研的压力很大当身边的同学们都在获得进步时而你却在原地踏步这不得不让人难以接受,不过不要被这些因素所影响,如果实在难以静下心来可以听听纯音乐舒缓以下或者在纸上写下想对自己说的“鸡汤”,转换压力为动力激励自己不断向前。

鼓励话语

考研是一场英雄的博弈,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结果是如何,既然选定了这条路,恭喜你,你将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毅力、耐心以及一些可能会受用终身的道理,考研路上虽然很苦,但是没有无法到达的彼岸,一路坚持胜利,梦想终将会在终点等你!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