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委的“套路”总是摸不准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还没消息呢,昨天就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实施细则》(下称“细则”)。
详见中考时间官宣:6.17-19!年中考招生细则
先来看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中考时间安排:
中考:6月17日-19日
自招、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公示:5月下旬
出成绩:7月16日
童妈也仔细对比了今年、去年的中考招生细则,整体来说,变化不大,唯一有变的就是名额分配到校了。
上海中考细则中,名额分配到校规定:
上海中考细则中,名额分配到校规定:
今年名额到校志愿1个变为2个,这个是很早之前就有通报过的了,也不是什么新消息了,但是这两个志愿应该怎么填呢?名额到校还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的呢?
细节一:名额到校填志愿前,在读初中先公示填报资格
我想这点,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都比较意外:填志愿前先公布资格,那不就%能录取上了吗?
原先童妈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仔细一想,这个提前公示和我们想的还有点不一样。《细则》中是这样说的:学生填报资格由初中学籍所在学校认定,并须于补报名结束后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公示的只是学生的填报资格,并非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可填报学校,只是告知学生,有名额到校的填报资格,其实本质还是“盲选”,自己考多少分、多少人填报目标高中,这些关键信息还是不知道的。
而公示的目的是什么呢?童妈猜测是为了减少名额到校资格浪费的情况。
细节二:3类考生不能填报名额分配志愿
《细则》中指出,往届生、返沪生及跨区报名的应届初三学生不能填报名额分配到校志愿。
这个是去年的中考细则中也有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名额分配的公平性,尤其要注意的是“跨区报名的迎接初三学生”这一点,很多家长会选择竞争小的区报名参加中考,但这种情况是不能填报名额到校志愿的。
实例分析名额分配报考攻略
今年名额到校的情况大抵如此,其实变化真的不多,但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名额分配批次都有不同的志愿填报技巧。要填好该批次的志愿,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分配到学校的名额进行考虑。
*年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志愿表(拟)
下面童妈分享几个名额到校填报实例,一起来参考吧:
牛校牛娃
非心仪学校不要报
实力强的尖子生盯的都是前几所学校,就算名额分配批次录不上,通过统招批同样可以去自己心仪的学校,而前几所高中分配给学校的名额也不多,能录上更好,不能录上也就安心等后面批次的志愿录取。
对这部分学生而言,特别要注意的是,非心仪学校千万不要乱填报!假如名额分配志愿被录取了,后面的志愿也作废了。
牛校中等娃
人弃我取达成目标
对好的初中学校来说,多数学生对分配到的一般区重名额是看不上的,更不会将区重的名额分配放第一志愿。这对中低分生而言,无疑就是好事,人弃我取。利用好名额分配批次志愿,就可以通过比较低的分数获取指标了。
前几所高中的名额被尖子瓜分是正常的,但对预估中考成绩在第二三梯度线的学生来说,这些区重名额就可以好好利用,只要志愿填报合理,就可以以低于统招批录取分的成绩成功在名额分配批次被录取。
建议成绩不高的学生在名额分配志愿不要好高骛远冲高填报,妥善填好第一志愿,就能以比较低的成绩可以进入较好的区重。
弱校牛娃、中等娃
把握机会
对差学校而言,牛娃数量极少,能达到前几所学校的录取控制线的学生也寥寥无几。这对校内排前几名的学生就相当有利了,可以将四校八大的名额都报上,若能了解其他头部同学的志愿意愿避免正面冲突就更有利了。
这里童妈要说个填报志愿后的小贴士:
比如第一名报考上中,你应该要说出来。如果你不说,或者你告诉第二名说你不报上中。那第二名听说你不报,他也报上中了,最后你们俩都入围了,第二名的面试分一旦比第一名高,把分数追平了,第一名被挤下去,很可能就要落到平行志愿批次。
到校填报志愿,你只要敢说出来,如果你平时的实力就是在学校里排第一第二的,那么排位在后边的人是不敢随便冒险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向别人说出你的到校志愿,也是在给自己排除一些竞争。加强沟通,到校志愿要广而告之。
这些学校还有一个特点,排名一般比较透明,毕竟全校头部排来排去就是这些人了,这对尖子生报名额分配招生志愿是非常有利的。
名额分配到校,其实是同一学校的同学之间的博弈,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志愿填报技巧。
名额分配招生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学校情况都不一样,志愿填报方法并没统一的规律,所以这个名额到校志愿填报是非常个性化的!
但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实例,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规律的,不妨参考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