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艺术生,很多人都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他们,觉得只有学习不好或者不学习的孩子,最后别无他法,才会走艺术路线,这是给他们一次通往大学校门的“捡漏”机会。
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逐渐强烈,在学校中,老师也强调学生可以多元化发展,要尊重艺术生的存在。
不过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高校为了吸取更多的优质生源,只能不断的拔高报名门槛,这不仅严抓学生的专业技能,对文化的成绩也有很大的要求,很多人表示,这样做的目的也表明了一点:学习艺术不是上大学的捷径,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教育部发布通知,年或将“取消”艺术特长生
对于那些从小有艺术梦的同学来说,家长会注重的培养他们,比如从小就开始上感兴趣的培训班,学习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比较注重文化课,在家长多方培育下,学生也能更好的实现理想。
很多明星艺人也都是通过艺术特长生进入的名校,比如李思思、撒贝宁以及歌手李健等,这不否认它们的优秀,即使不走这条路线,它们也能上很好的大学。
但这不代表所有的学生都能凭借真才实学上优秀大学,不少学生就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所以才选择艺术特长生的路线,只是因为这样上大学相对轻松容易,艺术特长生本以为能够上名校,没想到却有变化。
教育部发布通知,年或将“取消”艺术特长生,如果学生想通过这条路线来实现升学愿望,需要做好相关打算。
其实近两年来,很多高校已经缩短了艺术特长生的招生名额或者直接取消招艺术生,包括中山大学、川大、厦门大学等知名学府,都明确表示不再招收艺术生。
高校艺术生名额的减少,要求不断变高,也侧面表明艺术生之路要走得很艰难,学生想要凭一己之力上优质大学,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好成绩是关键。
家长听后很是担忧
很多人表示,如果年“取消”艺术特长生的话,那么这意味着年的艺术生是最后的一批?不少家长听后很是担忧,在家长意识到学习重要的当下,他们都在不遗余力的培养学生,几乎从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比如励志考入美院的学生,从小在学画画,就是为了减少升学的压力。
家长多年来的投入也希望得到回报,有的家长说,钱也花了,学生也付出了,最后却出来这样一条消息,有点不甘心。
难道学生多年的努力就要打水漂了?这里大家要区分一下,艺术特长生不是艺考生,二者之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指学生学习的某一艺术领域,例如书法、绘画、乐器、戏剧等,后者一般是指美术和音乐。
年要取消的是艺术特长生,而并非是艺考生,这项规定一旦执行,想必会有更多的艺术特长生转为艺考生,竞争力再度加大。
取消艺术特长生的利弊
很多人对这个规定不是十分的了解,为什么要取消艺术特长生?有哪些优势和弊端?
首先是艺术特长生政策在高考制度下,存在滥用和操纵空间,学生利用这个特殊渠道来实现上顶尖大学的梦,根据报道,其实有些学生根本没有严格遵守选拔标准,而是通过与有关系的学校和走后门的方式,实现读优秀大学的机会,这对于其他考生来说,是一项不公平的表现。
其次就是文化课成绩和艺术考核成绩加分失衡问题,加上不公正的选拔标准,都需要取消艺术特长生。
政策一旦实行,有利的一面是能够让高考的录取更公平公正,如果艺术特长生在考试以及选拔阶段“作弊”,就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即便文化课成绩很差,也能凭借特长被选上,如果一个人上大学不看成绩只看特长,那也就失去了选拔的平等性。
但同时也有弊端,比如一些家庭花费大价钱培养孩子,最后可能没有一个更好的结局,取消艺术特长生剥夺了他们利用优势而上大学的机会,这等于掐断了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有人表示,艺术特长生不是一事无成,有些人的专业能力确实很优秀,应当给予入学资格,否则白瞎了他们的多年努力。
总体来说,艺术特长生政策勉励年困境,但是否要“取消”这部分学生的存在,还是要理性看待,家长不能钻报考大学的“空子”,也不能投机取巧,而是要凭借真才实学,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掌声。
今日话题:你觉得艺术特长生的存在,对其他考生公平吗?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