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年最流行的一个词,并且直到现在依旧热度不减。所谓内卷,通常意义上是指在某个领域里形成无意义的内部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
比如现在的公务员求职内卷现象,每年国家公务员报考的人数都会再创新高,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
今年8月,杭州街道办录取了8个清华大学硕博毕业生、深圳48名清华北大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这些高材生的“降维打击”让普通的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之路更加举步维艰。
内卷无处不在,留学生也不能幸免,甚至留学内卷现象更加惨不忍睹。
01
名校申请暴涨背后的“内卷”化竞争
年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大陆学生留学申请人数整体上虽然减少,但排名TOP30的美国名校申请数量却整体呈现增长、甚至暴涨的趋势,名校申请的竞争与往年相比异常激烈。
哈佛大学今年收到的申请比去年增加了约42%,申请人数创下新高,超过57,人;纽约大学收到,份一年级本科入学申请,比去年增加了20%,成为全美第一所申请人数达到10万+的私立大学!
其他精英院校的申请人数也不容小觑,布朗大学上升26%,杜克大学上升24%,伯克利和UCLA上升28%,MIT申请人数更是比去年多出62%!
申请人数暴增,名校录取率并不乐观。
最近,各大美国高校届RD常规录取名额都在陆续放出,但让人心碎的是,很多名校的录取率都在持续走低。
MIT:
今年一共有名学生申请MIT,最终录取名学生,录取率只有4%。
相比于去年级的数据,申请人数暴涨,录取人数却反而更少,与去年7.3%的录取率相比,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了。
再比如芝加哥大学,虽然目前芝大校方还没有公布今年RD轮的申请数据,但根据CollegeConfidential的信息,年一共份申请,最终录取人数为,录取率只有6%,创芝加哥大学的历史新低。
而收到了超过10万份申请的纽约大学,最终在年秋入学人数预计在名左右,录取率只有6.5%左右,是纽约大学历年来最低录取率。
而赴美留学的竞争并不仅仅是从今年开始才变得如此激烈,在近十年来,随着留学渐渐趋于常态,留学生数量大量增加,申请难度早就一年比一年更困难。
这是BusinessStudent网站分析年至年精英院校的录取数据,可以看到这些学校的录取率都呈现出超大幅度的降低,芝加哥大学下降甚至达到了81.1%。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申请读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了,而相较于这样大幅上涨的本科求学人数,高校本身却并没有这么大程度上的扩招,高校的教学资源可供的人数并没有跟上日渐上涨的申请人数。
这就导致了申请难度的异常升高,形成了所谓的内卷,使得学生只能变得比以往更加优秀,才能够有可能进入精英院校求学。
在10年前,90+的托福成绩可以成功申请到UCLA;而5年前,名校申请的托福平均水平大概是+;到了现在的申请季,托福成绩+已经成为了申请TOP30大学的必要条件了。
02
内卷化竞争下,无意义的内耗与焦虑
名校的申请越来越难,家长和学生们也越来越焦虑,于是就开始“卷”了。
不得不用更高的标化成绩、用含金量更高的学术活动、用更加丰富的活动经历等等去吸引精英院校招生官的注意,希望能够成功进入到自己的梦校。
托福、SAT/ACT拼命刷高分,去参加各种竞赛,参加各式各样的知名大学研究项目,去申请藤校、TOP20大学的夏校。爱好特长是基本,还会参加各式活动去展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那些以往可以作为申请名校的亮点,现在却已经渐渐沦为了标配。
分数明明已经很高了、活动也已经很丰富了,却还是觉得不够好,在网上在朋友圈里看到同龄的竞争者们怎么一个比一个出色,倍感压力,自己不想落后也只好继续努力继续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这样的焦虑情绪在疫情期间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
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学校没有硬性要求提供SAT或ACT的成绩,这会让学生纠结到底要不要去考,如果自己没有去考没有提交SAT或ACT分数,但是其他有同学提供了的话,自己就会处于劣势。
可是如果想要去考SAT只能去到香港日本等地,疫情期间各地的政策各种各样,回国还需要隔离,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会耽误平时的学习成绩,最后也可能对申请学校的帮助和影响并不大。
而有一些学校明确表示自己不会看SAT或ACT成绩,但这也会让学生担心GPA是不是不够高,然后在其他方面去充实文书,更耗时耗力。
留学申请内卷现象也就越来越严重,相互比拼,相互内耗。
结果就形成了现在死循环:精英院校的录取标准不断上升,导致焦虑,形成了非理性竞争,又进一步抬高了标准,导致录取越来越难。
03
同质化竞争让路越走越窄
01
没有尽头的内卷
然而搞定了申请也不能高兴得太早,申请成功也许只是留学内卷的刚刚开始。
读大学以后,被“卷”得只怕是愈演愈烈。
身边的同学们总是异常得优秀,他们上课积极发言,和教授热烈地讨论问题;下课后写完了作业还会看每门课的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