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片受到追捧:既揭示了校外补课的根源,也催生了禁补令!
01
校外补课市场欣欣向荣了好多年,突然“双减”令从天而降,顿时校外补课市场哀鸿遍野萧索一片。人们焦躁、愤懑,更多的是疑惑:为什么会出现全员补课的局面?现在为什么又突然全面禁止了?人们觉得没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吧。
关于出现全员补课局面,人们议论纷纷,基本上都把矛头指向学校教学的不力;关于为什么突然下达禁补令,人们也从宏观层面予以解释。但种种言论,很难有一个服众的定论。近来发现网络上在疯传一张图片,据说这张图片形象地解释了全员补课的根源,得到了众多网友的首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02
教育部曾发过文件,要求学校教学教什么考什么,避免教考严重分离。许多人一直说,学校教学中教材很简单,作业比较难,考试更是叫人摸不着头脑。如此,学生岂能不另外“加餐”?那么是不是就是说学校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隔膜较深?教考脱节?
从以上这张图片内容看,现在的学校课堂教学、作业和考试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学校教得少,考试考得多;学校教得浅,考试考得深;学校教的是东,考试考的是西。大家都有这种体会,那么是不是学校教师真的上课不讲重点要到补课讲?当然不是!
03
教师教的内容都是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假如不按课程标准讲课,会被认为违规的。按课程标准全部讲完也就那么一回事,按“教什么考什么”的话,除非上课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一般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考试没有不过关的。
但是掌握出试卷大权的人基本不在一线教学,他们怎么知道老师们在讲什么呢?这是教和考的一个隔阂。还有,教育部说“教什么考什么”,又不是说老师上课教的内容就会原封不动出现在试卷上,那考试还怎么选拔人才?考试必定要在教的内容上进行拓展啊,考查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这并不算违规啊。这是教和考的第二个隔阂。
04
正是有这两个隔阂,于是学生们觉得在学校学不好,就一窝蜂涌到了校外机构补课。校外机构只针对考试,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不受课程标准的约束,于是超纲超前教学就层出不穷了,于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提升了;于是更多的人涌向校外培训机构,补课的热潮就这样形成了。
上面的这张图片形象地揭示了补课的根源,但也正是这个根源也催生了教育部的禁补令。学校教学教得少考得多,教得简单考得复杂,教的是东考的是西,这正是学校教学应该保持的常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创新能力,有利于选拔出原汁原味的人才。
05
假如过度的应试教学,不断地刷题,把可能性的题目都预先做了N编,那考试时还能考查出真正的能力吗?有好几所重点大学减少在河北的招生计划原因就在这里,过度的应试教育,看上去考分很高,实际上根本不是靠自己真正的思维能力获得,这样的考生即使进入了大学也没有大的培养前途。
校外培训机构不仅加重学生、家长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过度应试让选拔人才的标准模糊了,不利于国家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当禁!国家要的是这样的人才:学校教怎样做馒头,作业时能够自己动手做饺子,考试时能够独立思考做蛋糕。要知道未来的道路未知因素太多,都需要自己去解决;国家、社会要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张图片,不仅阐述了补课的根源,也揭示了禁补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