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王帅,山东考生,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放手,不追
孩子上大学了,是不是要放手?是鹰,就应展翅高飞!
大学开学的日子即将到来,刚刚旅行回来的我们匆忙打点行装,准备和儿子一起到清华园报到。儿子却偷偷把我们早已预定好的车票给退掉了。看着惊讶的我们,儿子轻松地说:“我的大学我做主,相信你们的儿子。”我随即解嘲道:“儿大不由娘。这是我们养出来的儿子,正常。高中开学第一天不也是自己去报到的嘛,两个没出息的家伙还开车偷偷跟了人家一路。”
车站送别,看着儿子消失在人海,我知道:放手,不必追。
放手,让孩子学会在孤独中成长。想起儿子高中学习物理竞赛的经历:面对当年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那一年谁也不知道学习竞赛会是怎样的结局,学校没有专业的辅导老师,全校只有他一个人坚持自学,这注定了他选择了孤独。不能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我们也纠结彷徨,但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放手,尊重他的选择。果然,近两年的艰难学习,培养了他强大的自学能力,他也养成了深钻细研的习惯,赢得了通往清华园的入场券。大学里他不仅修好自己的专业课,还辅修了数学双学位,选修了物理系的四大力学,航院的流体力学,连研究生的课程粒子物理、量子场论也有涉猎,这些恐怕也和他早就练就的学习能力和耐受孤独寂寞的本领相关。
放手,让孩子自由地选择。高考前一次深夜长谈,我们知道了他最后的隐忧:担心我们的牵绊使他不能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只要心中有大爱,你的任何选择我们都支持。”在得到我们完全尊重的答复后,明显感到了他的轻松与愉悦。在拿到自主招生和领军人才选拔双重认定的情况下,他没被花花绿的志愿迷离了双眼,依然坚守初心,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
放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大学是用来提高自己的,不拘泥于自我,不拘泥于学业,仰望星空且脚踏实地。大二时,儿子跟着学长走进了实验室,两次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学交流,大学前三年,他五次走出国门,到七八个国家游学实践,我们虽有对安全的担心与顾虑,但也深知睁开眼睛看世界,绝知此事要躬行。国内外导师精湛的专业指导以及他们对事业的热情执着,深深影响了儿子的专业坚持。
所以,放手,不追。让孩子真正成为他自己。
陪伴,依然
孩子上大学了,就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风筝飞得高,线儿手中牵。
大学里,孩子依然保持着高中的习惯,每天晚上到图书馆自习。就像高中时晚自习后等他回家一样,每天我准时等着儿子回宿舍的路上打来电话。聊聊开心,说说郁闷,望望星空,看看脚下,还和小时候他在家坐在饭桌旁一样。
我们并没觉得他离开家很久,可是就在离开家一个月的某一天晚上,我们明显听出电话那端的难过与压抑。是想家,还是学习压力?是交往困惑,还是选择困难?一通抽抽噎噎断断续续的交谈中,也没明白他到底怎么了,但我们深知,此时的孩子需要我们。我们一边安慰一边买好了第二天赶往北京的车票。不由想起儿子在闲聊中谈起过“在我们学校,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狗的差别都大”。在“学神”“学霸”出没的清华园,儿子的日子一定不会那么轻松。周末两天的陪伴,他情绪高昂了不少。从此以后,我们都会在儿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出现,也许不能给他学业上的帮助,却可以给他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勇气与力量;也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宁静,致远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孩子该怎么选择?
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
刚刚走出封闭、枯燥的高中生活,看到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科研实践,社会调查‥‥‥儿子也曾茫然不知所措,什么都想试试。对,就是要试试。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首先要做好选择。选择前了解、考察、比较必不可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做几个未来设想,经过了新鲜与好奇,经历了喧嚣与浮躁,儿子的选择理性、坚定。耐得住寂寞,守得了初心,平稳度过大学适应期后,他快速寻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并跟着学长走进了实验室。
一场《马兰花开》,这一清华新生的必修课,儿子被老学长邓稼先们的精忠报国感动得泪流满面。也正是清华一节又一节这样的家国情怀课,他明白了:选择,就要坚持;坚持,需要沉静;沉静,就是坐得板凳十年冷的定力。最起码,大学这几年,儿子做到了,沉静地稳步地行走着。
来源:清华大学招生供稿:王帅母亲郝翠英图片:苑洁